疫情期间,芯片荒曾席卷全球,手机、汽车等产业都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,两年过去了,正当芯片短缺有所缓解的时候,没想到俄乌事件又将全球芯片产业推入了新一轮的紧缺中。
这次的影响不是在生产能力,也不是技术,而是上游的原材料端,在芯片的生产环节需要用到一种非常重要并且无法取代的电子气体——氖气,而全球氖气供应基本都垄断在乌克兰手中,几乎涵盖了全球出口量的70%以上。
随着俄乌局势的升温,氖气的价格也顺势飙涨,几天时间就从每立方米1250元上涨到了每立方米3250元,翻了近三倍,比起飞涨的价格,全球企业更加担心氖气的断供,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。
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氖气断供,光刻机巨头ASML已经开始四处寻找氖气的替代供应商,而与乌克兰依赖度超90%的美国企业也同样受到冲击,包括英特尔、德州仪器等一线厂商,虽然有库存,但又能支持多久?
这看似冷门的氖气产业,正在重构全球芯片产业的布局,对于作为钢铁大国的中国,氖气是钢铁行业的副产品,并不会遇到被供应商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据行业内数据,2020年中国氖气产能48.7万立方米,而乌克兰在战前的氖气产能为每年35万立方米。
中国的氖气储量是非常充裕的,对于欧美的芯片企业如果寻找新的供应商,势必绕不开中国,这再次提供一个和平解决芯片技术的机会,同时该事件也成为了一剂催化剂,给予了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契机。